御识摆件· 玉桐荫仕女 |
文· 摄影 / YaoShi
众所周知,乾隆爱玉出了名,当时玉料充足,上行下效,将中国玉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。一说到清代玉,就会说乾隆工,其特点是细腻精致,巧夺天工,令人惊叹。 当时养心殿造办处设有玉作,集天下之能工巧匠,而民间苏、杭、杨及南京治玉也相当发达,以苏州为最,称“苏州工”。

玉桐荫仕女摆件 清乾隆
长25公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清宫藏玉无数,但该摆件却是无与伦比,原因在于其原是废料却成为了国宝。
该摆件前身是一块籽料,中间被挖掉一块作玉碗,剩下带皮的边角料不受重视,一般都是丢弃掉,巧的是当时一位玉工可能是觉得可惜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09-02 12:39:14 |
浏览 (2733) |
|
斗茶 · 建盏 |
文·摄影 / YaoShi

说起建盏,作为福建人的我也自然是一股自豪感油然,仿佛就是自家的,就在家门口烧造一般。不过早期看到建盏的时候,还不知道这是啥东西。青瓷白瓷看多了,乍一看这黑碗,觉得怪怪的。傻呼呼的问人家这黑乎乎带亮晶晶点儿的是啥玩意儿呢?人家说:这是“乌泥窑”。哦,难怪这么黑呢!
黑归黑,还有点粗糙,但绝对相当的漂亮。“乌泥窑”自己不懂,也没敢多问,怕出丑,回家赶忙找资料,“建窑”一下子跳入眼帘,那时真的是心都快跳出来了。
说到宋代的斗茶,必定会说到黑釉,而说到黑釉就自然会说起建盏。
建窑
我不大喜欢文言文,就直白的和大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08-18 22:40:31 |
浏览 (5386) |
|
定制的小叶紫檀茶针 |
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08-16 21:21:10 |
浏览 (2710) |
|
孤灯清寂伴熟茶 |
刚接触普洱的时候,主要还是喝熟茶,以散茶为主,
后来有了生茶,就有点着迷了,倒把熟茶给疏远了,
不过回过头来发现,似乎熟茶更适合如今的年龄,
呵呵,有点说不清楚的味道,比较稳重吧!
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08-16 00:28:13 |
浏览 (3458) |
|
黄釉 |
历史上黄釉出现的比较晚,红、蓝、白三种颜色在元朝就有了,而黄釉到目前为止,毫无证据证明其于明朝以前就已经出现过,甚至永乐朝也未曾出现,宣德是有过,但非常罕见。
史上最为著名的要属弘治朝的黄釉,俗称“鸡油黄”,顾名思义,就像从鸡肚子里取出的鸡油一样的颜色,形容得很形象,被诸多收藏家视为黄釉之最。其实在弘治朝还有一种黄釉叫“娇黄”,也叫“浇黄”,“娇黄”比较好理解,就是相当娇嫩,而“浇黄”就有点难懂了,有学者认为当时的釉是“浇”上去的,故称“浇黄”,实在不敢苟同。
不过经过细致对比研究,后来专家发现所谓的“娇黄”其实就是前面说过的“鸡油黄”。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08-13 21:54:06 |
浏览 (5403) |
|
桃花岛定制茶盘 |
材料:巴西花梨
形制:平板
尺寸:长65公分、宽40公分、厚6公分
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08-12 23:09:26 |
浏览 (2494) |
|
青花茶罐与心情 |

文·摄影/ YaoShi
晚上与友人有点不快, 次日,有台风,心情更是不好, 去电友人,想一叙。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08-09 17:47:19 |
浏览 (5752) |
|
百年老枞—陈年水仙 |
友人相送, 感觉韵味不错,但似乎不是很耐泡, 因为对岩茶不是很懂, 故不敢妄加评判!
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08-08 21:04:23 |
浏览 (4002) |
|
在你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了谁....................... |
抽空到乡下看望父亲, 顺便把以前用过的书架整理一下好存放普洱。
许久未回来了, 到处是灰尘。 在书架的最下层发现了一份未拆开的快件, 里面厚厚的,好像是一本书, 外面的字迹已十分的模糊,无法辨别了。
问父亲, 答说: 可能是你刚去教书时寄来的, 把它放在你的书架上以为你回来就可以看得到, 没想到你一去那么多年,也就忘了!
哦! 我答道。 捧着这十年来都未曾动过的东西, 我一下子感到了时间的份量。
撕开后,里面掉落一本厚厚的“留言册”来, 打开便是一张靓丽的照片, 本子上写满了其他同学对她的祝福与希冀, 我知道这里面没有我的, 因为我当时提早离开了学校到乡村教书去了。
翻到最后, 有两页写着满满的文字:
本来这页是留给你的, 可是你先走了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07-17 22:57:04 |
浏览 (2455) |
|
琉璃茶海 |

|
阅读全文>> |
2009-07-17 22:38:03 |
浏览 (2678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