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对传统的正山小种 |
比较喜欢传统工艺的正山小种, 特别叶子粗壮的,烟熏韵,桂圆香,尤为喜欢, 发来与大家共享!
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10-01-06 12:23:32 |
浏览 (4459) |
|
07年何景成先生定制的南峤铁饼 |
文·摄影 / YaoShi

定制了一把茶针,说是茶针,其实要说是茶锥才更为贴切,小叶紫檀的料,厚重沉稳,把玩起来十分舒适。
为了尝试一下其威力如何,于是就挑选了何景成先生在07年定制的南峤铁饼,铁制磨具压制,压得相当得紧,因此转化得非常得慢,已经近两年了,还是感觉较为新鲜。饼面规整,条索清晰,可要下起手来确实费劲异常,还好有了这个好工具就不那么难以下手了。
撬开来就碎了,不过还好,不至于变成粉末。不知道为何要把茶压得如此的紧,难道就是为了使其转化缓慢吗?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吧,不过就懒得去研究了,人家大师自然有大师的想法,我们喝茶就是。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12-13 10:57:28 |
浏览 (5653) |
|
千福普洱 |
文· 摄影 / YaoShi

曾几何时,为了手中的熟茶甚为烦恼, 因为有位前辈跟我说,熟茶最好要放一段时间再喝才好, 稍微深入接触普洱以后,又有一位前辈告诉我,熟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现喝,存放有什么意义呢? 这下糊涂了,存与不存间摇摆不定,结果造成了连锁反应,错过了不少的好熟茶。 更有甚者,直接告诉我:我从来就不喝熟茶。越来越迷糊了,不禁要问,熟茶应什么而生呢? 大概就是在06年吧,好像就是昨天一般,感慨时光飞逝的同时,不由得又想起了这些事来。
直到有一天,看到一则有关弘一法师的故事,才有所释然,(只是故事,不论虚实) 弘一法师向来生活平淡,一日,有朋至远方来,见其在吃午饭,就是一碟咸菜,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11-22 13:48:02 |
浏览 (2994) |
|
分享铜钱茶 |
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11-15 18:06:02 |
浏览 (3016) |
|
06年的0081 |
文·摄影/YaoShi

81在古茶的熟茶系列里算是比较普通的一款, 其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不耐泡, 而且在醇厚度上稍有欠缺。 但还是受到许多茶友的喜爱, 究其原因,不过在于其某些方面确实具有大众化的一面, 比如堆味不重,汤色靓丽......... 会让人无压力感,轻松得犹如清风拂面。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10-18 09:51:25 |
浏览 (4560) |
|
一小甲子的易武 |

国庆60周年是一个大甲子, 而我这储存六年的茶不知道算不算一个小甲子呢? 呵呵,玩笑而已。
该茶03年定制的,原先储存于昆明, 转化相当的缓慢,去年到福州, 至今转化尚可,黏稠度逐渐增加, 汤的厚度也有所增长,色泽金黄诱人, 水质温和,但稍显苦,轻涩,香扬!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10-01 17:28:05 |
浏览 (3749) |
|
候汤· 心理暗示 |
文·摄影 / YaoShi

友人到家里来喝茶,都觉得茶不错,很好喝。其实都是普通的茶,早期不懂普洱,胡乱的购买,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其廉价,买多了觉得太乱,便逐一做起记录来。某某茶,某年某月购买,用的是哪里的料,大概是什么制程,有什么特点,汤色如何,口感怎样………无论巨细,先作详记,再拍图片,久而久之便有了一份份类似档案的记录,一有闲暇就仔细查看,反复推敲。如此一来对家里的茶自然是了如指掌。
那这和人家觉得好喝有什么联系呢?呵呵,联系可大了,说来有点取巧,主要在于候汤这个过程。候汤,顾名思义就是等候茶汤,宋代斗茶的五个步骤:灸茶、碾茶、罗茶、候汤、熁盏,里面就有这么一个重要环节。但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09-05 18:23:35 |
浏览 (2409) |
|
孤灯清寂伴熟茶 |
刚接触普洱的时候,主要还是喝熟茶,以散茶为主,
后来有了生茶,就有点着迷了,倒把熟茶给疏远了,
不过回过头来发现,似乎熟茶更适合如今的年龄,
呵呵,有点说不清楚的味道,比较稳重吧!
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08-16 00:28:13 |
浏览 (3458) |
|
百年老枞—陈年水仙 |
友人相送, 感觉韵味不错,但似乎不是很耐泡, 因为对岩茶不是很懂, 故不敢妄加评判!
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08-08 21:04:23 |
浏览 (4000) |
|
千年古茶献祭黄帝现场 |
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06-28 23:34:16 |
浏览 (3312) |
|